查看原文
其他

3亿存款“消失”之谜!

暴哥 暴财经pro 2022-07-20
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ID:icaijing123)原创作品
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质押”事件尚未真相大白,又一家公司中招了。

1

11月15日晚间,上市公司科远智慧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南京科远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购买4000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到期后公司迟迟未收到资金。经了解,这4000万元定期存款已作为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担保,目前因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能按时偿债,导致公司4000万元定期存款到期未能及时赎回。
更要命的是,除了已到期未能赎回的4000万元外,购买的3.45亿元定期存款中还有2.55亿元未到期的存款也被质押。
对于存款被质押的情况,科远智慧表示自己均不知情,目前已经向警方及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报案。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两个多月前刚刚发生过,且涉案的金额更大。
济民可信集团旗下的山禾药业和恒生制药两家子公司存放在渤海银行的存款已被质押,合计28亿元存款无法取出。有关该案的真相仍然扑朔迷离,双方已经多次隔空互怼。
这两起案件都是近期发生的,且涉案存款方都并非普通百姓,都是有着专业人才管理的大企业、上市公司,从专业度和风控角度看绝非是大意或者不懂造成了损失。
当然,消失的不仅只有企业手中的钱,普通百姓手中的存款消失的案例也有,暴哥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储户丁阿姨将辛辛苦苦做生意攒了1200万,存在山西清徐农商行,结果银行职员王某以代领礼品为由骗取储户的定期存单和身份证,然后将钱转走。案发后十七个月了,山西省当地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裁定储户丁某承担80%的责任,银行承担20%的责任。更早2013年6月,辽源李政学为帮农行辽源分行惠宁支行副行长刘某完成存款任务,办理了一张零存整取的银行卡,存期三年,期间不能取钱,也不能挂失。并将银行卡交给刘某保管。李政学通过汇款的方式给这张卡存钱,前后陆续共计存入1380万元。最终1380万存款仅剩73元!两度起诉银行被驳回!
网上搜索一下,近几年这类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企业存款消失的这两个案件没有最终的定论,暴哥不做过多的揣测。但就这两件事谈谈:银行的存款为啥会消失,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防范?

1

在讨论存款消失之前,暴哥想介绍一个灰色的职业:掮客,俗称钱贩子。这是一种游离在法律边缘,利用信息差或者非法融资手段,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赚取中间利益的一群人,且在金融行业很常见。
这类人在银行领域,可能是银行内部的人,也是可能是体系外的人。
稍微熟悉银行的人都知道,市场上必然存在一批人需要贷款,因为够不上银行的放款条件,或者从银行贷不到足够多的钱,又因为各种原因急切需要资金周转,且愿意付出更高的利息。
这时候,一个想通过自己手里的资金赚取更高的利润,一个想为贷到款付出更高利息,而掮客为了赚取外快,就开始为双方牵线搭桥。他们将民间资金流转包装成存款,再通过伪造证件等手段,将“存款”脱离银行正常贷款通道,转出给相关借款方的一种非法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掮客往往会要求存款方签署“四不承诺”,即不提前支取、不开通网银、不可挂失、不转让,这不仅为“存款”不知不觉中“被转移”提供了空间与时间。
能让存款方放弃警戒的唯一诱饵就是:高息或者贴息。
我们回到上述的两个案例中,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只能说可能,暂无定论):

作为上市公司或者企业主体,在经营周期好的时候,利润和回款都很不错,手中握有大量的现金;但由于企业经营存在周期性,在资金需求的流动性下,这些现金不能被长时间占用。因此公司要求财务人员做好这笔资金规划,不仅要保证安全,还要尽可能的获取较高的资金回报。从安全性和流动性上考虑,定期存款是最好的选择。

这时候掮客出面了,告诉存款企业有一家公司急需资金,但又缺乏有效的担保物,如果你愿意把你的这笔存款,质押给银行给他担保,他们愿意支付一定的利息,进行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质押给银行,不是借给企业,但从风险角度等同于借出。
企业财务人员或相关人员想想了,存款依然在自己手上,还能获取高额回报,一举多得,三方都受益,因此就同意了。但毕竟这不是阳光行为,必须私底下暗箱操作,所以就会涉及到假合同、萝卜章。
一般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风险,但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借钱的企业更加容易出现经营问题,这也就是为啥短短两个月就出现了两起企业存款消失案。
资金需求方都是短期的融资需求,因此这笔存款在定存周期内,多次循环质押,直到某一天资金需求方因为经验困难跑路,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中间人也无力代还,只能用质押的存款来进行资金回笼,最终账户存款均被强制扣划。
于是存款企业就“搞了个大新闻”,说自己的存款凭空消失了!
存款企业真的不知情吗?
比如,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并做出公开说明称,“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济民可信系还收取了来源于华业石化系的三倍于我行存款利息的额外收益。我们掌握的其他信息也显示出:济民可信对此事是知情的,并非其对外声称的单纯的存款客户。”
事实上,实操中涉及到很多合同和盖章,“存款转移”往往须借款方、银行内部人士、掮客等各方串谋,甚至资金方也要参与其中,才能完成。如果存款企业完全不知情,银行方涉及的造假环节太多,从风控的角度操作难度很大。

存款人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会隐瞒关键信息。比如,高额的贴息、中间人许诺的回报、贴息的对象、了解信息的渠道。也就是说,他们顶多只会说当时承诺存款有多少利息,绝不会告诉记者是谁承诺的,也不会说当时参与的第三方还有谁,谁介绍来的,因为这些关键信息对他是不利的。

当然,也不排除所有的合同和印章全部造假,存款企业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
比如,针对渤海银行的采访回应,济民可信发布《再次重申!我集团对存款遭质押毫不知情!》声明称:“我集团再次重申,下属两家子公司28亿元存款遭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质押并为第三方公司提供融资担保的全部操作过程,我集团毫不知情。”
能拥有和管理巨额现金存款的人,都是人精,在这场消失的存款中,真的存在完美受害者吗,真相最终如何?我们只能等待最终银保监会的调查结果,但不管是那种情形,银行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钱最终是在他们手里“消失的”。

3

在实际生活中,储户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最常遇到的存款消失,无非就三种情形:
1存款变理财
银行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业绩压力,极少数工作人员会忽悠储户购买他们代销的相关产品,比如保险、基金或理财。为了吸引你购买,存在刻意夸大收益率,隐瞒实现相关收益的必要条件;甚至口头承诺保本保息。这是目前存款“失踪”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千万不要贪图高收益,不要迷信熟人介绍的高收益产品。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单据,所有需要手工填写的单据,一定要仔细阅读并自己亲手填写,仔细核对签字。让银行员工代写并非完全是他们的贴心服务,有可能是贴心背后的别有用心。
只要你仔细核对相关信息,即使将来出现意外,查出是银行柜员操作的问题,一般也是银行承担全部责任,打官司也都有底气。
2帮朋友忙
掮客或者银行从业人员,为了完成个人每个月每个季度的存款考核,请你帮忙自指定银行存入一笔大额存款,考核完成后再转出。
如果只是单纯的完成存款业务,没问题,但是切记不要直接转账给朋友或者由朋友代理办理。虽然银行内部个别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存款,这种情况可能性较小。因为如果是真正的存款,仅凭内部一人想要盗取几无可能,银行内部柜员、复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而且还需要知道储户的存款密码,因此多是银行个别员工利用熟人诈骗,违规代客操作等。
面对大额现金,人性的弱点会展现的淋漓尽致,亦或者人家早就盯上了你手里的钱,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3高息揽储或者贴息存款
因为“贴息存款”业务,利率比正常存款利率要高很多,成为拥有大量现金的人比较偏爱的一种理财方式。不管是阳光的还是非阳光的揽储行为,监管明令禁止的。
近年来,“存款蒸发”、“存款消失”的事情不断发生,但了解细节后发现,这些存款并非真的“消失”、“蒸发”,储户们被高额贴息蒙蔽了双眼,追本溯源皆因“贪图小利”。这些教训提醒我们切莫为任何所谓的高息、高收益所诱骗,到头来拿了蝇头小利却丢了巨额本金。
另外,一定要绑定自己常用的手机号,随时掌握资金变动,万一出现资金异常可以临时冻结,避免扩大损失。
最后,暴哥尤其提醒一下老年人或者对移动终端不熟悉的人:如果不会使用网银或者手机银行请不要开通,如果开通了请保护号U盾、口立牌,不要随意交给其他人;在不知情下,请不要将你收到手机验证码告诉任何人。
对于年轻人而言,防止父母被骗的唯一办法就是常陪伴和多交流。
历史文章推荐(点击蓝色字体查看):

全球最贵的冬天即将来临

年薪60万招小学教师,比深圳还豪横!
比通胀还可怕,滞胀要来了吗?
朋友们,看完点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